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部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治水防洪是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成大黃煌煇校長:沒有水就沒有經濟|Re: 藏水於農 不怕缺水

藏水於農 不怕缺水

分類標籤: 糧食安全
2011-04-25 中國時報 【虞國興】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二五一○毫米,約為世界平均值的二.八倍,但卻無法避免乾旱缺水。究其原因不外:台灣人口密度之高,冠於全球,外加陡峻地形,難以蓄存瞬間大量降雨;在氣候條件方面,則雨量集中於夏秋二季之颱風豪雨,冬春二季降雨極少,尤其南部僅為全年十分之一。台灣民眾對生活品質之要求,已不再容許連續數日停水,高科技工業區生產線更不允許水源供應片刻中斷。倘未來用水需求持續增加,而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則十年後,台灣就要陷入「水不夠用」的困境。

 在未來水不夠用陰影下,如能善加利用台灣八十二餘萬公頃耕地及其農田水利設施與灌溉用水,則應可使缺水等負面衝擊降到最低,同時改善生活環境。台灣水資源年利用總量一八○億噸中,農業用水占一二六億噸,雖為最大宗,然其比例與日本相當,約有八成取自河川夏、秋豐水季節水量。

 此一水量倘若農業未予利用,在民生及工業單位未興建蓄水設施情形下,也僅能任其流入大海而難以取用。而農田水利予以攔取利用灌溉農田將水儲存田間,除達成農業生產目的外,更可促進生態維護及改善生活環境作用。此生產、生態及生活之「三生功能」以往並未受到重視。

 去年世界上主要的小麥出口國之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總理普亭甚至宣布停止糧食出口,此一禁令導致小麥價格鉅大波動,顯見農業生產仰賴灌溉用水及農田水利不可偏廢。尤其未來氣候極端現象隨時可能發生,國際市場隨時可能面臨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困境,而台灣除小麥全賴進口外,綜合糧食自給率亦約僅三二%,相較於鄰近日本之四○%,凸顯出我國糧食安全之脆弱性,因此,農田水利及農業重要性可見一斑。

 農業灌溉用水灌溉土壤,對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及區域性環境改善等,均具有正面效益。而工業用水者排放水屬於廢水,需加以淨化處理,否則有害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廢(汙)水再利用成本,目前每噸處理費用高達三百至五百元台幣,形成環境與社會成本之負擔。此外,由於農業缺水容忍度高,在乾旱缺水期間,農田水利部門專業人員運用既有取供水設施及灌溉管理技術,或配合休耕停灌,可適時支援民生或工業單位用水,有效達成安定社會目的。

 當前全球氣候變遷不僅加劇旱災規模,破紀錄之雨量也年年可見,去年凡納比颱風重創高雄,六小時降雨強度超過二百年頻率,排水路宣洩不及,以致洪水氾濫成災。近來有關滯洪池之闢建受到重視,惟以往受限於土地取得,滯洪池之設置極為不易。其實水田宛如人工滯洪池,以台灣之灌溉水田面積估計,其調蓄洪水容量約為三.三億立方公尺(約等於翡翠水庫有效蓄水量),可有效緩和淹水程度,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另方面,農田水利事業經地面水灌溉入滲,每年約補注地下水量達二十億立方公尺,除可增進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外,亦可改善地層下陷危害。

 自給自足的農業是國家社會穩定基礎,而農田水利事業不僅是農業之磐石,更是利水、治水的綠色產業。聯合國農糧組織已多次呼籲各國重視農田水利事業之發展,藉「藏水於農」之方式,穩定糧食生產、提升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舒緩洪害及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此外,目前台灣水資源利用率約僅二○%,尚有很大之開發空間,應可供民生及工業用水單位加以利用,尤其不宜競用廉價之農業用水,以避免衝擊國家整體永續發展。(作者為淡江大學副校長兼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size=large][/size]

Highlight:

黃煌煇校長指出,水是非常重大的議題,台灣是世界第2大降雨國家,卻是排名第18的缺水國家,最主要的因素是台灣暴雨集中,降雨時距卻很短。

黃煌煇校長語重心長的表示,水比任何經建成果都重要,沒有水就沒有經濟發展,水的問題不是部會的問題,而是全國的問題,他建議執政者與全民的觀念都要轉變。他說,我們急需有治山防洪的國家政策;台灣加入WTO之後,釋出37萬平方公尺的農田,我們可以有效利用這些閒置農田,設立人工湖泊,藉以防洪蓄水,調節水量,還可以兼具休閒功能。

要解決治水防洪的問題,黃煌煇校長說,政府一定要有決心,而且要提昇水利單位的地位,以往水利署只在經濟部之下,應該提高決策層級,並且由專家帶領

[hr]

治水防洪是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成大黃煌煇校長:沒有水就沒有經濟
成大即時新聞 2011/04/21
http://news.secr.ncku.edu.tw/files/14-1054-77847,r81-1.php

【台南訊】全球環境大變遷,台灣會不會有海嘯?會不會再有大水災?答案是肯定的。國立成功大學校長煌煇21日在「玉山永續環境論壇」中,以「治水與防洪」為題,再度提出警訊,治水防洪是先進國家最必要的基礎建設,沒有水就沒有經濟發展。他引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如果與水和平相處,大家就能安居樂業,如果佔用行水區,不善治水,那麼大地一定會反撲,帶來可怕的災難。

黃煌煇校長指出,水是非常重大的議題,台灣是世界第2大降雨國家,卻是排名第18的缺水國家,最主要的因素是台灣暴雨集中,降雨時距卻很短,2009年八八水災就是很好的例子,屏東萬巒地區最大雨量每小時降下135mm,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大降雨記錄,也刷新世界記錄,大水又引發土石流,才會導致小林村滅村的慘案。

至於海嘯問題,更不能忽視,黃煌煇校長說,台灣的歷史記錄300多年來6次海嘯,尤其在1661年、1781年都造成很大的災難;目前最可能發生海嘯的地點是東北角和西南海岸,東海岸和西海岸因為海底地型關係,不易發生海嘯,但是東北角有歷史記錄,西南海岸則因為緊鄰馬里亞納海溝,容易引發海嘯,不可不重視。

台灣是先天體質不佳的土地,地質軟弱,斷層破碎,全國西岸濱海區域嚴重地層下陷;河川坡度都非常陡峭,河流又湍急,每年又平均會有3.5個颱風侵襲。

先天條件不良,黃煌煇校長更感嘆後天失調。他說,台灣的橋樑安全檢測沒有專責單位,由公路總局建設出橋都沒有水利專家參與,未曾考量水流的沖刷所帶來的影響;而且河道也都清理未逮,許多人佔用行水區間,阻截河水宣洩,像八八水災中倒塌的金帥飯店就是佔用行水區,水流無法暢通,大水一來就直接沖走了;更嚴重的是我們的國土復育計畫遲緩,到目前為止,法案還停在立法院,遲遲無法通過。

針對台灣水庫蓄水能力嚴重不足問題,黃煌煇校長也說,全國有46座水庫,但是淤積嚴重,全部滿水位只有23億噸水量,進入秋冬季節以後,經常有缺水的危機。

黃煌煇校長語重心長的表示,水比任何經建成果都重要,沒有水就沒有經濟發展,水的問題不是部會的問題,而是全國的問題,他建議執政者與全民的觀念都要轉變。他說,我們急需有治山防洪的國家政策;台灣加入WTO之後,釋出37萬平方公尺的農田,我們可以有效利用這些閒置農田,設立人工湖泊,藉以防洪蓄水,調節水量,還可以兼具休閒功能。

要解決治水防洪的問題,黃煌煇校長說,政府一定要有決心,而且要提昇水利單位的地位,以往水利署只在經濟部之下,應該提高決策層級,並且由專家帶領;而且要建立中央、地方之治山防洪專責機構或單位,權責分明,還要訂定治山防洪規範,提升防災能力水準,同時定期檢視、查核相關防救災工程措施執行面的因應之道,並且結合學研機構立即檢討河川、橋樑安全評估,不可馬虎。黃煌煇校長表示,寧可事前做好防災保安,切勿事後檢討救災損失,一切都要防患於未然。

MEPOERs said:
HP: 這位校長講得非常好!